G500与帝王蟒4G的感受







因为价格相近这两款鼠标总是会被摆在一起对比,但网上的评测商业的成分很多,看似做的很全面实际上报喜不报忧的地方也不少,等实际一用才感觉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,所以我挑了些“冷门”的细节,以便准备购入的人做个参考。










除了两位主角外还有一块超大号的雷蛇的速度版甲虫垫子。之前用的一直都是雷拓的,趁着购入新鼠标正好就一起改成雷蛇好了,果然还是大垫子用起来舒服,同时摆3个鼠标也没有问题哦(ΦωΦ)











外观:

G500是G5/MX518的升级版,造型还是延续了G5以来的风格,但升级的幅度很大,侧键由1个增加到了3个,DPI的增减双键则从滚轮的后方移动到了左前方,滚轮改为4向并采用有阻/无阻的双模式,个头也比G5大了好一截,材质换成了金属。按键板的材料也是金属的,和DPI指示灯、侧板的接缝极小。左右键和前端底部的弧度一致,不易进灰。两侧采用了质感粗糙防滑的胶质的材料。底部的激光器前置,后侧是可以自定义重量的砝码槽,最多可定义到27g的增重。线材为尼龙材质,接口处增加了一个磁环。

帝王蟒似乎是蝰蛇的升级版,乍一看和蝰蛇外观较为接近,不过实际上区别也不小,除了多了两个DPI双键外,高度和长度都比蝰蛇小。2012年发布的4G版除了升级了DPI还把材质换了,现在的按键板是塑料材质,而类肤材质被放到了两侧,底部是一体的塑料,中间激光器的旁边有一个可推动侧键位置的调节开关。帝王蟒4G的侧键只有两个,滚轮后方还有两个用来调节DPI的键。滚轮与蝰蛇4G如出一辙,在塑料外面又包了一层橡胶。左右键和底部前端、两侧的缝隙都比较大,相对容易进灰,而左侧的因为有滑动槽的缘故,清理相对麻烦些。LED也与蝰蛇一样,滚轮下方和后方各一枚,后方呼吸灯会随着时间流逝自动变化光强,目测亮度与蝰蛇一样。线材也是尼龙材质,接口使用了镀金。







手感:

G500的金属按键板不易留下污垢也不会打滑,而且一段时间不去握鼠标,手再次放上去的时候会感觉到金属的冰凉,相当舒适。左侧的拇指槽虽然质地粗糙,但并不扎手,而且弧度相当大,不按侧键的时候拇指可以放在上面休息。左前端的DPI双键因为被安排在了左键的临边,所以为了防止误按而故意把按键做的很硬,需要用些力气才可按下去。但除了DPI双键,其余的按键都很松,时间长了也不会太累。滚轮的双模式也很好用,无阻模式用来大幅度的滑动,有阻模式用来精确调整。不论无阻还是有阻,滚轮都较为松,有人说剧烈移动时滚轮会误触发,不过我测试的话无阻下虽然会有回滚、移动的现象,但有阻下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,或许他的剧烈程度超越了我的想象也说不定。G500的高度较高,手放在上面能很好的感受到来自中后部的支撑感。左右键也较宽,食指中指无名指都可以同时搭在按键板上。但若要把无名指同小指放在右侧的话,小指会因高度差造成不小的压抑感。

帝王蟒4G的按键板虽然采用了塑料,但因为材质并非无阻的缘故,也并不易打滑,两侧的类肤虽然很滑但遇上潮湿时就会变的很涩。左右键的弹性比蝰蛇要强,不再会有蝰蛇的那种软绵绵的感觉了,但键程相较G500稍大一点,双击速度应该要慢于G500。拇指槽只在最后端有较大的弧度,所以要休息拇指的话,只有将手放在较后的位置才可让拇指搭在槽上,放在前方则会始终悬空。而帝王蟒的高度不足,长度也比蝰蛇小,看似一手牢牢掌握了鼠标,实际上鼠标整体对手的支撑感并不太好,会需要用到手腕来支撑手的重量……从这一点上来看,帝王蟒4G的人体工学要比G500差不少。滚轮的阻力较大,精度也很好,与G500的有阻不分上下,但因为没有G500的无阻模式,在需要大幅滚动的时候劣势也就比较明显,高阻的连续滚动会很吃力。DPI按键设置在滚轮后方,平时不太好操作,按键偏软点倒也不影响。特别一提的是底部垫脚比较特殊,和G500的平面垫不同,帝王蟒的垫脚是有弧度的,中间要相对凸出一些,而且材质比G500的光滑很多,移动起来的阻力比G500小了很多。



DIY可玩性:

G500和帝王蟒都支持内部存储,但实际上有所区别,G500只可存储一个通用配置,而帝王蟒可存储多个针对应用程序的配置。不过帝王蟒虽然能存储应用程序的配置,但却不能锁定EXE文件位置,当然这也是因为每台机器的文件位置都不可能一模一样,所以如果换机器的话需要装驱动,然后再手动设定EXE的位置。而G500换机器的话,得在换之前导出应用程序的设置,换机器后再通过驱动面板导入。看起来G500似乎更麻烦一些,其实不然,两者的情况实际完全相反,G500压倒性的占了优势。

帝王蟒可以存储所有的配置,换句话说,也就是一切设置都是保持在帝王蟒芯片的,在电脑上没有任何保存。所以哪怕你什么都不做,只是打开一下帝王蟒的驱动面板,都会因为读取鼠标的内置芯片而出现读取的提示,这要等上个5秒多才可看到界面。而在界面里,哪怕你只是改了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设置,一旦保存也要同样等好几秒刷写芯片,十分的蛋疼。顺便说一下,帝王蟒是不支持云驱动的,原因就在于他能内置保存多款配置了,云驱动对它来说也没什么必要。而且现在的云驱动也不是打开一个网页就完事了,云驱动也是驱动,也是要安装的……G500因为把配置都保存在了电脑里,所以一进入windows就立刻加载完毕了。当然,G500的功能面板也是一点即开,毫无延迟,保存设置也是即时的,十分快捷。

另一方面,虽然比起狂蛇、蝰蛇那些低端产品,帝王蟒的功能面板已经很强大了,乍一看和G500没多大区别,可实际体验两者的差距很明显。帝王蟒和G500都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程序配置按键功能,但帝王蟒缺失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,那就是默认的全局配置。少了这个全局配置会怎样呢,举个例子好了。假设给photoshop和word还有mpc分别定义了一套配置,在面板中打开自动切换。那么打开ps时会加载ps的配置,打开mpc和word也会加载各自的配置,打开PS再打开mpc会自动从ps的配置变成mpc的配置……一旦关掉了这些应用程序,G500会变回默认配置,而帝王蟒的配置却停留在最后一个打开的软件上。这就是因为帝王蟒没有全局的默认配置所造成的。雷蛇公司似乎也做了一点小补救,那就是在面板程序上点右键就会弹出切换配置的选单,而在设置自定义按键时也可以把按键设定成配置切换的开关……但总之这都不如加上全局配置方便。有人会说,那能不能给explorer.exe指定成默认程序,这样就能自动切换到全局了。很遗憾这行不通,explorer一旦被设置了就会发生冲突,毕竟他是一直都在运行的程序。如果硬要做的话,那推荐自制一个显示桌面的exe,或者干脆把计算器、记事本之类的小程序和默认配置绑定起来,每次退出其他的软件后运行这些小程序即可。不过说回来,帝王蟒的这个配置切换也很慢,打开软件通常要等3秒才可加载相对应的配置,手动切换配置也要等1-2秒才可加载到。那么罗技的G500呢,打开软件的同时就加载完毕了,退出的时候自动从软件的配置转回到全局配置,这些不为人知的操作都是即时完成的,非常的安逸。

说到这里顺便回答一个经常听人问起的话题,即G500为何不能保存在当前应用程序里设置好的DPI,退出软件时DPI就变回去了。这是因为罗技的DPI始终和软件是分离的,如果要改变DPI就要在DPI那个单独的界面里操作,在那里设置好DPI后,以后就不用进了软件再调节。这点上雷蛇是针对应用程序可设置DPI,比罗技要方便一些。不过DPI的调节主要是针对游戏玩家的,尤其是那种游戏内分辨率与窗口下不同时的情况,一般在窗口下的日常软件操作基本不需要变更DPI。

而在鼠标的性能方面,两者也有一定差距。用acdsee做了个实验,找一张纵向的大图,把图片放大至当前屏幕的纵向所显示不下的状态,同时保证图片的水平方向要留出一定的空白,鼠标会在中间的图片区域变成一个手掌,让你用鼠标拖动图片,这时因为每移动一个像素鼠标都会在手掌和指针状态下来回切换,会对鼠标造成较大的处理压力,刷新率越高压力就越大,实测下G500用500的刷新率比帝王蟒4G用125的刷新率还要流畅。从空白区域切换至图片区域再到到另一侧的空白区域,G500在中间的图片区域因为处理问题而精度下降很多,但总体的运动是平滑流畅的,说明G500内部的芯片有在优化取样;而帝王蟒4G到了中间图片区域就像陷入了泥潭的车一样,不但移动的距离下降了,精度也失准,如果把刷新开到1000,那么中间的图片区域就彻底走不动了似的。当然这种状态在玩游戏的时候基本是遇不到的,这里只是做个参考而已。

至于G500的自定义重量虽然因为可增加的重量太小意义不太大,但多少能调节一下也算是个修正吧,同理帝王蟒4G那不可改颜色的LED灯也是如此。







总结:

虽然两者都以游戏鼠标为卖点,但罗技的G500在宣传的广告上也特意注明了办公也可适用,雷蛇的帝王蟒则没有类似的标注。实际上的感受也如此,G500有舒适的握感和几乎完美的应用程序对应,用途范围更广;帝王蟒4G在移动的平滑上面下了功夫,需要快速移动的FPS游戏用起来会比G500更为顺手。我不是电竞玩家,比起平滑的移动我更在意使用的舒适度,去年因为用手过度而造成长时间的疼痛我也是不会忘记的,所以如果要在这两款鼠标里推荐的话,我还是绝对推荐G500。







最后上张晚上拍的全家福(・ω・)/

评论

  1. “冷门”评测的很细致。
    说来惭愧,G500用坏为止都没有仔细研究过设置配置……直接设置了一个通用设置。

    回复删除
  2. 。。先尝试写点新人普及贴如何。。

    回复删除

发表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夢寐传奇——「OPERATION LEGEND」的前世今生